各县(市)区科技局、高新区投促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
为认真回顾总结2014年全市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一步明确思路、突出重点,扎实做好2015年的各项科技工作,现将《福州市2014年科技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思路》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研究确定2015年各县(市)区科技工作目标、思路和措施,并积极抓好贯彻落实,力争2015年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全市科技创新和科技有效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思路
福州市科技局
2015年2月27日
2014年福州市科技工作及2015年工作思路
2014年,福州市科技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技改革创新的系列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技创新:驱动经济,服务民生”工作宗旨,大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巩固提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国家文化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为标准,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全市科技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一、2014年福州科技工作
(一)优化科技政策环境,激发自主创新活力
加快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和技术交易市场免税政策等一系列自主创新优惠政策,先后修订、出台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文件,为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经税务部门核定,在全市国税系统备案的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金额为10亿元,比增30.14%,备案企业共196家;在地税系统备案的企业为69家,加计扣除金额为3.1亿元,比增61.46%。2014年首次利用网上申报系统进行科技型企业研发确认项目征集,经专家评议,共有714个企业研发项目获得确认。全年共安排市科技计划项目160项,项目经费2588万元;安排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24项,项目经费240万元。全市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74.3亿元,占GDP的1.78%,居全省第二位。
(二)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创新资源承载力
目前,我市拥有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6家、市级行业技术创新中心42家、市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基地57家,覆盖了全市大部分的重点行业,集聚了一批高素质的行业技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我市认真贯彻省科技厅孵化器备案、新增孵化用房补助的要求,积极引导各县(区)、高新技术园区等按地域特色,多形式地设立各具特色的科技型中小微科技企业孵化基地,鼓励各类企业利用闲置场地参与孵化器建设。目前海西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福州海峡创意产业园、闽清县陶瓷科技企业孵化器、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园等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正筛选符合条件的入孵企业入驻基地。2014年备案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3家孵化器获省级孵化器用房补助,2家孵化器获评省级孵化器。目前我市备案孵化器11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4家、市级4家。
(三)培育创新主体,推进高新技术业发展
一是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3400亿元。目前,福州市共有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7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86家,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68家。全年共推荐159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8家企业参加高新技术企业复审。
二是扎实推进各项人才工作的开展。认真落实《福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任务分工方案》,以双创人才为抓手,发现人才,支持人才创新活动。大力开发重点领域的专门人才,在省首次“海纳百川”人才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中,我市16人入选省科技创业领军人才,2人入选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人数分别位居全省第一、第二。在科技部公示的2014年创新人才计划中,我省九地市共有10入选,其中我市有4人,全省排名第一。
(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产学研合作
2014年市政府共评出77项年度市科技奖获奖项目,其中,进步奖6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46项),专利奖15项(金奖3项,优秀奖12项)。全年福州技术市场技术合同登记共计402项,技术合同总成交额达6.44亿元,技术交易额6.35亿。
以市校合作专项为抓手,推动在榕高校院所的科研人员更加主动、深入地参与了福州市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中,全年共受理87项,立项34项。继续设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拓宽产学研合作新途径。在闽江学院地理科学系设立“福州市地理信息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在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设立“福州包装工程行业技术创新中心”。继续发挥福州市技术转移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联合福清市科技局,深入福清市重点企业,达成6项合作协议。承办福建省首届专利技术现场拍卖会,成交专利7件。承办生物科技领域专利成果对接会,16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达成合作意向。发挥技术经纪人的作用,积极开展专利交易,成功转让和许可8项专利。
(五)强化科技兴农,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服从与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为宗旨,以创新产业化为主线,以农业优新品种选育和高新技术研发、推广为重点,不断加强管理创新和科技攻关组织力度,完善农业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和壮大农业科技产业,支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全年共组织实施各级各类农业科技项目56项,扶持金额1080万元。其中,国家级农业科技计划项目4项,扶持金额60万元;省级农业科技计划项目14项,扶持金额460万元;市级农业科技计划项目38项,扶持金额560万元。
(六)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全民科技素质
为弘扬科学精神,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了以“科学生活 创新圆梦”为主题的2014年科技·人才活动周。活动周期间,我市共组织活动项目达420场,举办科技展览36个,科技报告会(讲座、研讨会)45场,科技咨询会40场,科技培训185期,开放高校、科研机构6个,组织产品展示会4场,项目对接会5场,与各级电视台、电台合作制作宣传栏目28期,在各级电视台、电台、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介刊出报道近220篇,全市各级共投入活动经费120多万元。同时,利用“2·21”福建省知识产权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第八届中国专利周期间开展声势浩大的知识产权宣传活动,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开展知识产权现场咨询宣传活动,通过移动彩信与短信平台发送知识产权宣传信息,进一步提高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七)推进知识产权工作,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按照2014年市政府修订出台的《福州市自主知识产权奖励办法》(榕政综〔2014〕68号),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提升专利质量和促进专利运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企业发明专利“清零”、专利代理人“入园进企”、高校、科研单位、高新技术企业和知识产权示范单位专利“倍增”、创意设计企业专利突破、境外专利申请扶持等5大提升行动。2014年,全市专利申请与授权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全年专利申请量10844件,同比增长17.74%。其中发明申请量4021件,同比增长24.18%,占申请总量37%,申请结构合理;专利授权量6737件,其中发明授权量1340件,同比增长16.12%,占全省发明授权总量的39.11%。全年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156件,居全省首位,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43件,提前完成示范城市5件目标。
积极推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取得新进展。一是市知识产权局分别与中国银行福州市市中支行、福建海峡银行科技支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促进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全年福州市共有9家企业获得专利权质押贷款2.231亿元,5家企业获得省、市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项目共153.5万元。二是市知识产权局与中国人保财险福建省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福州市专利保险试点工作小组,积极推进专利保险试点工作,全年共50家企业投保专利331件,缴纳保费27.78万元,保障金额713.7万元。全年累计83家企业405件专利进行专利投保,保费总额36.60万元,保障金额达846万元。
二、2015年工作安排
(一)坚持“一个核心”
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紧紧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以蝉联第十一次“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为目标,以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抓手,努力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上下功夫、在孵化器建设和中试上下功夫、在引进高科技人才以及人才团队上下功夫,优化科技创新的发展环境,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推动科技创新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为福州新区开放开发、自贸区建设和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二)构建“三大体系”
一是完善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建设。鼓励各类组织和机构、企事业团体创办多种形式的孵化器,为处在快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及孵化器毕业的优质企业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和深层次的专业化服务,加快实现产业化。继续完善行业技术中心建设,2015年争取新增1-2家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对到期的中心进行考评,加强对我市行业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形成具有我市特色与优势的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其在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二是加快区域重大科技项目平台体系建设。通过重大项目带动资金投入,争取国家、省、市资金,扶持实施50项以上区域重大科技项目,支持一批创新能力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做大作强,强化龙头企业产业带动作用,提升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效应,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科研项目的研发、中试及产业化。抓好科技金融工作,以科技支行试点为抓手,形成资源集成、优势互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模式,促进金融资金更好地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
三是推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体系建设。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战略,切实加大人才工作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遴选支持一批在产业发展领域中能够代表全市一流水平、具有领军才能的高层次人才。重点支持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落实“八项任务”
一是促进科技创新政策全面落实。以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抓手,进一步扩大中关村政策的辐射范围,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和技术交易市场免税政策等激励创新政策,用政策推动科技创新蓬勃发展。通过组织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政策宣讲,开展中国福州、市科技网等门户网站的政策解读和宣传,举办相关科技创新政策培训,加强政策落实推进机制研究和落实情况督促检查等多种形式,大力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充分调动企业和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和空间。
二是全力推进科技示范试点及基地建设工作。以蝉联第十一次“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为目标,继续推进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收集创新型城市建设监测评价指标,针对国家即将新出台的创新型城市认定标准开展自评工作,对有差距的指标提出改进措施,扎实有效推进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各项工作。继续推进福州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是巩固提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成果。做好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复审迎检工作,确保示范城市验收通过。认真贯彻落实《福州市促进自主知识产权奖励办法》,进一步鼓励发明创造,提升专利质量。按照市政府出台的《福州市专利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3-2015)》,稳步推进企业发明专利“清零”、专利代理人“入园进企”、高校、科研单位、高新技术企业和知识产权示范单位专利“倍增”、创意设计企业专利突破、境外专利申请扶持等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执法行动,深入推进“5·26”执法工程建设。2015年力争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增长8%,每万人发明专利保持7件以上。
四是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积极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引导企业走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道路,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和支持,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改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训方法,深入各县(市、区)和科技园区组织高企认定培训会,帮助企业准确把握高企认定的新要求,对条件基本成熟的企业进行重点服务,提高申报成功率;对于指标尚未达到申报要求的企业,帮助查漏补缺,跟踪进行指导服务,力争在2015年新推荐50家以上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五是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做好年度省市科技奖推荐、评定工作,深化与清华大学、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福州大学等在榕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借助其科技资源和科研成果,深化与我市企事业合作,加速科研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院所为依托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继续推进福州技术市场在我市县(市)区设立中国创新驿站福州基层站点的工作,建立服务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国家专利技术(福建)展示交易中心网络服务平台,建立网上专利展示平台,积极展开专利成果的宣传和推介。
六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1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聚焦全市都市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围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开展农业“五新”的研发、应用和推广,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相结合的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实施一批农业科研和星火计划项目,扶持农产品优质、安全、标准化生产的研究和产业化,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新增1家福州市农业行业技术创新中心;新筛选认定一批福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基地;积极协助筹建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做强做大市级公益型农业科研机构。
七是持续推进阳光科技工程建设。健全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建立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深化科技项目“阳光管理”和科技成果“阳光评奖”,认真贯彻落实科技部、财政部共同起草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实现科研经费“阳光监管”。建立与政务公开相适应的高效廉洁的科技管理运行机制,利用“福州科技网”、《福州日报》和《福州晚报》等媒体作为阳光科技主要“窗口”,对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科技项目立项、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等结果进行公示。继续实行科技项目异地评审,将所有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送异地评审,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进一步确保科技项目立项的公平、公正。实行专家评审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立项审批工作机制,保证科技管理在阳光下运行。
八是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一是不断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深入开展“四个万家”活动,坚持纠正“四风”,下气力狠抓“熟人经济”、“慵懒散拖”及“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等不良行为。二是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全面落实科技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增强勤政廉政意识,促进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科技干部队伍。三是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严格落实机关效能建设各项制度,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推进机关管理创新,努力构建服务型机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